凌晨四点,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,而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供销合作社主任黄建新,已然在忙碌地接打着小龙虾收购商和种植养殖户的电话,了解着今天小龙虾的市场行情。
这样的日子,黄建新已经坚持了五年多,黄建新说:“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,深知农业的艰辛。只要是对种植养殖户有利的事,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!”
“破局”——引入农业生产新模式 双林镇是湖州重要的粮油产地,拥有湖州规模较大的粮食生产合作社,堪称湖州的“大粮仓”。然而,粮食价格的下跌让种田效益持续下降,农民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亏损结局:“纯种田的路子行不通了!”黄建新这样说。 于是,黄建新以双林供销合作社为班底,组建成立湖州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流转土地2000亩,建立了粮食高产示范基地,开启了他的“破局”之旅。 为找到改变传统种田模式的方法,黄建新和双林供销合作社的同事们走访十几个地方考察调研,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湖北省的“虾稻共生”农业生产模式上。“虾稻共生”模式就是在种水稻的田里同时养殖小龙虾,小龙虾会吃掉稻田里的杂草,排泄物还能为水田增肥,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又能作为小龙虾的极佳饵料,大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。 在农户们对“虾稻共生”不了解、不认同时,黄建新主动深入农户家中,耐心讲解“虾稻共生”的原理和优势。“‘虾稻共生’模式能够实现一季种稻,一季养虾。小龙虾养殖投资少、门槛低,收益时间快,合适的温度下25天至30天就可以出虾。而且现在小龙虾市场需求大、收益高,能有效弥补稻谷出现的收益缺口,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滋养稻田,降低种植成本,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。” “实干”——为农服务 促农增收 为了帮助解决小龙虾的销售难题,黄建新每天凌晨就开始与小龙虾收购商沟通,了解市场行情,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,宣传清水小龙虾肉质鲜嫩、干净无污染的优势,成功将小龙虾销往上海、杭州、苏州等城市,为种植养殖户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。 种植养殖户在放小龙虾苗。(受访者供图) 截至目前,双林镇已建立稻虾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区1200亩,示范带动区域内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面积1.5万亩。2024年平均亩产小龙虾294斤、亩产优质稻谷1100余斤,平均亩产值6000元至8000元,亩均增效2000元以上,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持续增收。随着示范基地规模的扩大,现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,带动种植养殖农户260余户,户均增收4万余元。 “共富”——延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 2021年,为让农业社会化服务更便捷高效,双林供销合作社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浔稻农事服务中心,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配套了水稻育秧、烘干、加工、机械作业四大服务,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,为农户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。近年来,浔稻农事服务中心累计完成水稻机插秧1.5万亩、烘干水稻2万余吨、机耕机收1.8万亩次,病虫害飞防7万亩次,加工优质稻米1万余吨,有效提升了稻虾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。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,双林供销合作社先后注册了“浔稻香”大米、“浔稻虾”清水小龙虾等品牌,通过统一生产技术标准,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,确保产品质量与品质。 此外,双林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行订单生产模式,加强与普通农户的利益联结,带动农户共同富裕;在生产经营管理机制上,黄建新开展了分片规划、分步实施、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,为广大种植养殖户提供统一种苗供应、统一种养标准、统一物资采购、统一机械作业、统一技术培训、统一品牌营销的“六统一”措施。 黄建新在帮助养殖户捕捞小龙虾。(图源浙江融媒体) 在田间地头,经常可以看到黄建新忙碌的身影,他表示:“当下供销合作社承担着新的责任,我们希望通过供销合作社这个平台,为广大种植养殖户提供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让有能力的农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,带动周边的农户共同发展!”